查看原文
其他

刘轶专栏|活在过程中(从工作坊带领者的角度谈谈非暴力沟通)

静仪文化
2024-08-31

亲子沟通  情商管理  家庭关系  个人成长  生命探索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静仪文化

文章出自刘轶老师给媒体分享的邀约整理,带大家从一名认证培训师的角度来理解非暴力沟通。


Q1


您是如何走上非暴力沟通培训之路的?


我从2013年参加了第一次线下的“非暴力沟通”工作坊,之后的几年中以不同的身份-翻译、学员、助教、主办方等与世界各地的非暴力沟通国际认证培训师们一起工作和学习。逐渐我开始受到一些分享的邀约,大约也是因为我过去的工作以及兴趣一直在成人发展和教育领域,讲授过诸如跨文化沟通、文化研究等不同主题的课程… 但从没有一项课程让我在分享中感受到一种完整、内外一致,尽管那时我并无法如此准确地描述出体验,只是感觉到哪里不对、不踏实,直到遇到非暴力沟通。我的学习和带领让我不断体验着非暴力沟通带给我的转化力量——重新建立与自己、他人和万物的连结,以及它所引领的生活方式、思维和范式的变革,而不只是一个理论或者一项技术。我们的每一个当下都有可能经由非暴力沟通变得更有觉知、更加回到内在的和平与爱。内外一致,意味着我所分享的符合着我内心所追随的、我所致力于活出来的样子。



Q2


从非暴力沟通培训师的角度,希望带给大家什么样的体验,可以支持到大家的是什么?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到:

非暴力沟通的意图是创造人与人之间有品质的连结,让由衷的相互给予得以发生。


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在过程中带给大家这样的体验,而不是去讲述道理。当然也包括去看到、接纳和疗愈分离、连结断裂带给我们的伤痛。现代人有多少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和身心、精神、以及那个更大的完整和源头是失联的,语言和沟通上的“暴力”只是某一种外在的呈现,非暴力沟通将切断连结的语言总结为两种选择:评判自己和评判他人,这也是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看到的两股巨大的能量——抑郁和愤怒。还有一股切断连结的能量——焦虑,来自于这个时代的沟通和互动愈发的碎片化、虚拟化。因而我希望在工作坊中开启人们的觉察、经验到带着接纳、理解、关爱的连结品质,进而得以触碰到我们内心原本就有的慈悲-由衷的相互给予。



Q3


带领非暴力沟通培训与其他培训有什么不同?


前日有位友人提到反复带领非暴力沟通基础工作坊,是不是会乏味。这让我不禁意识到,我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在探索人生、生命的道路上停止的人何以在非暴力沟通的实践工作上“停留”了如此之久。


我的体验是,没有一次非暴力沟通的基础课或者同主题课程的带领是一样。甚至于,每次都有更新,而我,每次都在备新课。如果非暴力沟通对我来说意味着“生活方式”、生命的成长,我的生命一直因为非暴力沟通的练习和带领而成长着,我的带领也自然随之变化。


同时,生命又唯有在当下发生。同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当下临在的过程,放下预设、全身心地与另一个生命同在。这个过程是一场“不知道”的艺术。因为,一旦“我知道”,我就无法真正听见对方。我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当下会发生什么、会和不同的人透过同理的空间碰撞出什么。所以,对我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过程,正如生命就是过程。也许我完成了上百日的学习,我成为了拥有认证资质的培训师,哪怕在很大程度上,这意味着对我在理解、分享和活出非暴力沟通上的认可,也并不会因为拥有了这些而改变我“不知道”这个当下会发生什么的真相。


一个人可以懂得很多道理,但是能否活出ta的生命、活出非暴力沟通,是在当下每一个时刻有觉知的选择所决定的。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学会非暴力沟通的要素可能只需要5分钟,但你却需要用一生去掌握它”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有的人用45分钟甚至5分钟带领大家认识非暴力沟通,有的人看到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很荣幸向许多在这个领域学习与实践、耕耘了几十年、那些与马歇尔博士一起紧密学习和工作过的第一代培训师们学习、共事。是他们拓展了我用一生来认识和实践我的非暴力沟通之路。


站在今日,当我回顾已经走过的这段历程,带给我日益清晰的、以及极为首要的成长便是——活在过程中,这是一份不断在当下觉知自己是否失联,将自己抓住,安住在当下的“未知”,进而重新建立连结的能力

文章来源:NVC中文网

ID:nvcnet




— END —


刘轶老师相关课程丨点击图片进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静仪学院获取更多智慧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静仪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